江门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

发布时间:2015-03-16 新闻来源:办公室 【字体:

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(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2号令)(下称《条例》)和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(试行)》(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)(下称《办法》)的规定,现公布《江门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》。本报告由概述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、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咨询受理情况、提起行政诉讼情况、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六部分组成,内容涵盖江门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。

一、概述

2014年,我局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,以加强作风建设、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,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、程序、形式及监督保障措施,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,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和表达权,全面提升了环保部门的服务质量。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,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发挥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作用,进一步推进、指导、协调、监督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。坚持把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、纳入依法行政工作之中,进一步明确责任、分解任务、抓好落实。

(二)加强平台建设,丰富信息公开载体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,完善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系统。将江门市环境保护公众网作为主要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载体,并强化江门市环境保护局官方微博的作用,增加信息发布量,力求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、及时准确、重点突出、群众满意。

(三)突出重点,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。深入推进环保领域重点信息公开,重点抓好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、建设项目环评审批、行政执法以及包括PM2.5在内的环境质量信息公开,确保公众对环保行政事务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。

(四)加强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的学习、宣传和培训。不断加强学习,提高认识,组织机关干部学习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以及最新相关文件,不断提高对推行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意义的认识,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工作能力。狠抓宣传,强化培训,组织各科室人员学习有关法规、制度和文件精神,强化责任意识,积极营造信息公开的良好氛围。

二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

我局积极利用网站、微博以及报刊、广播、电视等平台向公众主动公开江门市环境保护的政府信息。一是通过网站、政务微博平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。2014年,通过江门市环境保护公众网站、江门市环境保护局官方微博发布各类信息共计1804条,主要包括机构职能、环境管理、法规标准、环境规划、污染防治、环境监察与执法、环境应急、环保知识、办事指南、工作动态、环保新闻等方面信息。网站访问人次持续增长,全年访问量达到3.7万次。二是通过媒体主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。2014年,通过各级报刊、广播、电视等媒体播发由江门市环保局提供的新闻信息约185条。三是通过政务公开栏、电子触摸屏等主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。在各办公地点设立政务公开栏16个,印发政务公开工作指南小册子8000多份,并通过市行政中心电子触摸屏,将各类环保审批事项、审批程序、审批情况以及有关法律法规、政策文件依据主动公开。

三、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咨询受理情况

2014年,我局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  宗,已按规定予以答复。接受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咨询1500多人次,主要涉及环保资质办理、项目审批程序、项目环评情况、行政许可事项、环境监测数据、污染事故处理情况、举报污染奖励实施等方面内容。

四、申请复议、提起行政诉讼情况

2014年,我局未发生针对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。

五、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收费情况

2014年,我局所有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项目,未向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任何费用。

六、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

     2014年,我局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做了精心部署和大量工作,也取得了一些实效,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。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,公众对环境信息公开的需求进一步提升,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信息主动公开力度,加强信息公开渠道建设,规范信息的发布和解读,及时回应社会关切,提升环境信息服务水平。

2015年,我局将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,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、健全监管制度,切实推动我局政务公开工作迈入制度化、规范化轨道。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,细化工作职责,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。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,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。三是进一步充实、规范信息公开内容,以环境质量信息公开公开为重点,全面推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深入、有序开展,对群众最关心、反应最强烈的热点、难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,及时将相关内容向社会各界公布。四是进一步增加信息公开的平台载体,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,信息传播平台也在随之转变,在增加网站、微博等网络信息公开量的同时,逐步建立手机微信等公开平台。